返回第三十一章 天下勤王军何在  1645我来自未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时候已过亥时,太平府衙仍是灯火通明,城内三百士卒被派去守城的,余下五十名士卒和衙役则是守卫在府衙周围,生怕城内出现任何异响。
  青灯摇曳之间,穿着绯红官袍子的府官双手负后,面色凝重的扫视了下众人,他看向同知,开口道:“周同知,你怎么看?”
  姓周的同知沉默半晌,一声不吭,不敢对此事表态。
  “吴通判,你怎么看?”
  府官又看向须发皆白的一位老者,那老者是天启朝就在职的老人,一直被人俗称吴泥鳅,形容其做事油滑,趋吉避凶。
  寻常事就如此,对于接纳不接纳皇帝这种天大的事吴通判更是不敢发表意见,拱手道“全凭老爷做主。”
  府官脸色难看起来,冷哼一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也不顾及什么,道:“那你们的意思,是让本官去做这白脸?”
  一直不说话的张千户这时面露难色,欲言又止。
  府官看了他一眼,叹息道:“张千总如何觉得。”
  张元忠苦涩的咽了口唾沫,道:“若不然便将皇上接进来,咱们周围还有黄帅,远的还有方千总等人,仍有可为。”
  知府轻呼了一口气,还没开口,周同知立马起身反驳道:“如今天子弃都而出,清军南下太平府已是朝夕之事,到时候谁来应对?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将天子引入城中!”
  张千总咬牙道:“难道大人是想投鞑子?”
  同知欲反驳,坐在椅子上的吴通判淡淡道:“天下大事不可违,张千总身为武人,不知其中厉害。”
  同知气色稍缓,附和道:“吴通判说的是,千总不知这自古新朝换旧朝乃是循环之事,非人力可挡!更何况,我等身为父母官还要顾及全府百姓之生死,岂能意气用事!”
  张千总瞪大了眼睛,站起身子指着同知道:“你把为国尽忠叫做意气用事!?”
  同知冷哼一声,转头道:“你一人尽忠,一人去罢,莫要带上我等,带上太平府。”
  “厚颜无耻!厚颜无耻!朝廷命你等为父母官,怎可如此!”
  知府拍了拍桌子,劝道:“千总莫动怒,同知也是为太平府百姓所虑,如今鞑子势大,我太平府全城不过数百人,若是与鞑子对抗无异于螳臂当车,还要带着全城陪葬,那又怎可再称为父母官?”
  “可鞑子仍未到眼前,皇帝陛下却已经在城下,我等总不能弃之不管!”
  张千总努力争辩道。
  太平府府官用食指敲了敲桌子,道:“有本府在,于千总无关。”
  张元忠闭口不言,若有所思。
  吴通判和同知对视一眼,轻叹了口气,打圆场道:“事已如此,先闭城不纳,等城下动静再做打算。”
  知府轻叹了口气,以不变应万变,无奈无能之举。
  城下大军扎营完毕,杨衍也回了火器营的驻地,让一直担忧着的众人长松了口气,暗自庆幸朝廷还没打算把自己这点肉给吃了填肚子。
  杨衍回到军营后,见所有士兵都在等着自己回来,心中一暖,笑着让大家回帐篷休息,道自己无事。
  张述端着一忍咸鱼干熬成的汤带着几块饼子进了杨衍的帐篷,讲盆子放到杨衍桌上后便在一旁站着,也不出去,似乎在等着什么。
  杨衍看出轻笑了下,直白道:“有什么事便说出来,别压在心里。”
  张述嘿嘿笑了笑,上前道:“大人,那皇上究竟长什么样?”
  “皇上?”
  杨衍当即想到了那个身材臃肿的胖子,摇了摇头道:“天子之事,岂是我们能够私下评论的?”
  张述笑着道:“咱也想见一见皇上天颜,可是这不没机会么。”
  杨衍轻笑了下,拿起饼子咬了一口,要比之前吃过的好了不少,至少吃不到奇奇怪怪的草根或则石头什么的了。
  当然,这些还要归功于先前缴获的江上蛟物资,海量的粮食和白银让火器营的人都感受到了当少爷的滋味,对火器营的归属感也增强了不少。
  毕竟这年头,能管饭的地方不多了,至于管饱的更是几百年也没听说过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张述走后杨衍低头咬着饼子,就着碗里的鱼汤吃着。
  如今的事情进展与历史进度几乎一致,自己这一千人的影响对于历史微乎其微,至少现在还没有撬动任何一根杠杆。
  太平府按照历史上的轨迹一般死不开门,即使天子里在城下,即使文官大臣费劲口舌,但也是不为所动。
  天下将崩时,最底层的人们也意识到了死亡的臭味。
  北都沦陷后不过一年,南都再陷,百万大军尽做土,一点生息也没闹出来便让鞑子取了南京城,就是皇帝也仓皇出逃。
  此种景象,任谁都能看清,大明朝的日子,终究是要结束了。
  勇卫营扎营安稳下来之后,没有了童女伺候的弘光皇帝也终于开始想办法自救,亲自动手书写了数道文书,召唤天下勤王之师前来护驾,并命“郑彩、黄蜚、方国安、杜弘域、卜从善皆晋伯爵,大铖、大典拜左、右相,共统师扈上回銮,复为守御计。”
  原本在南京时不思设防中兴,到沦落郊野时又想让人打回南京,重新与满清对峙,弘光皇帝的脑回路不可谓不独特。
  命人书写完这些封官文书之后,卢九德拿出盒子里的御玺挨个盖印,交给了在门后已经等候多时的数十位骑士,命他们传递给各地总兵大臣,招大军勤王。
  为首的骑士身穿轻甲,接过诏书后微微皱眉,咬牙遵命,
  他拿的这道文书是给郑彩的,可是人家早坐船出海了,自己上哪找他去?
  第二位骑士接过文书后松了一口气,是往黄得功部去的,也就几十里路,朝去夕至,丁点也不耽误时间。
  骑士们纵马出营的背影留在了杨衍的眼中,如果惹自己所料不差,这些人便该是往各部总兵求援的,最近的黄大帅明天大概就能到了,至于其他的,没几个能过来,指望不上。
  到时候弘光皇帝必然会大肆封官,自己也能跟着落点好处,剩下的自己现在也是无能为力。
  鞑子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