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 君臣相泣时晚矣  1645我来自未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靖国公黄得功求见!”
  小太监尖锐的嗓音传入弘光皇帝的耳朵里,身材臃肿的小胖子立即从女人身上起来,伸手揉了揉眼睛,连忙唤来门外的小太监,急切问道:“可是靖国公黄得功已经到了!”
  “是啊皇上,靖国公已经带着大军到了咱们营寨外面,正等着召见呢!”
  “快宣!快宣!”犹如是将死的骆驼见到了一根稻草,在这跟稻草压在自己的脊背上之间,它仍可能是用来填充肚子的救命稻草。
  内侍退下之后,弘光连忙起床,负责伺候他的宫女太监也立即拿来崭新的龙袍给皇帝换上。
  虽然现在这个时间今非昔比,可是应有的礼仪和待遇是一点也不能少的,皇帝便是皇帝,不管在哪,那都是皇帝!
  穿好明黄色的龙袍,黄得功也早已经在门外等候,弘光帝在几位侍女太监的搀扶下走出来营寨,见到披着铁甲的黄得功顿时感觉鼻子一酸,连忙让黄得功免礼起身。
  崇祯朝的老将缓缓起身,身上甲片叮当作响,威风在此。
  弘光帝上下仔细瞧着这位老将,赞叹的道:“如今天下大乱,板荡风云,唯有此时见得真英雄也!”
  黄得功拱手沉声道:“老臣不敢忘朝廷天恩,唯有以身报国!”
  弘光皇帝眼角有些湿润,连连道:“若是天下多些将军这般人,大明朝又何至如此!”
  黄得功见到弘光也已经动容,顿时老泪横流,再没了之前的沉稳,苦苦道:“陛下死守京城,以片纸召臣,臣犹可率士卒以得一当。奈何听奸人之言,轻弃社稷乎!今进退无据,臣营单薄,其何以处陛下!”
  弘光皇帝涕泪横流,道:“悔之晚矣,而如今天下除了将军,又有谁能托付!”
  弘光朝廷最后的两君臣相对涕泪,令人心酸动容。
  但若是细数往事,若不是弘光皇帝昏庸无能且暴虐贪色,坐拥南国万里山河的南宁朝廷又岂能一夜崩塌,甚至连场像样的仗都没打起来便亡了国!
  皇帝营帐内的事情杨衍见不到,不过按照历史记载和此情此景来看,气氛绝对是愉快不起来了。
  此时的弘光皇帝能叫的动的军队有一个算一个,几乎全在这可,还没有投降鞑子的明军多,这场仗,到底是变得不好打了。
  到了中午,急令如雪万般愁苦之下,终究是传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好消息,在黄得军开始架炮之后,太平府终于还是开门了。
  风餐露宿两昼夜的弘光皇帝带着大批小批的侍从宫女们入住了都御史府,勉强算是行宫。
  说是行宫,却也只是个普通府衙大小的院子,莫说是跟南京皇宫比,就是跟应天衙门比起来都寒酸的可怜。而且大明朝还有着官不修衙的优秀传统,一套衙门从太祖朝甚至大元朝用到现在,更有不少衙门底下就埋着在旧宋乃至五代的府邸衙门,这并不是骇人听闻之事,南宋朝廷的临安行在便是将吴越国皇宫修修补补变再住了一百多年,若不是最后元朝放了一把火,指不定现在还在杭州城矗立着呢。
  传承如此,弘光朝廷的临时行宫之破烂不堪也是令见者落泪闻者伤心。
  可是就这些却也已经是弘光君臣能找到的最好的地方了,此时除非往南去杭州,否则到哪都差不多。
  而杭州,则是先前跟福王争大位的璐王现在居住的寓所,也是未来一个月南明朝廷的第二首都,也只有这一个月。
  甚至还不够,从弘光覆灭到璐王登基再到杭州沦陷,这一切加起来才半个多月,如何算也是少的可怜,就算是昙花一现也不过如此。
  至于未来的璐王这家伙更不是人,比弘光皇帝还不如,至少弘光还知道逃跑,而璐王则是直接在明军和清军作战的时候在城楼上扔银子犒赏清军,这操作让先前读过史书的杨衍几乎窒息,在这之前他从未想过一个人的下限能够低到这种程度,这种人才历史上几乎找不到第二个了。
  弘光皇帝进了城后杨衍等人的部队仍是驻扎在太平城头负责安全守卫工作。
  这期间包括勇卫营在内的大军多多少少都得到了补充,其中杨衍部粮食存量丰富,并不着急补充,甚至还有富余分给黄得功点,这让黄得功异常惊讶,他还从未想过杨衍能缴获这么多东西,看来自己这么长久以来是小瞧了那些土匪河霸们了,这些人存钱的本事倒是一点也不比那些大户要弱。
  明军到了明末已经是军匪不分家,凡事带着刀枪过日子的人就多多少少都干土匪勾当,绑架勒索抢劫奸污什么的都是小意思了,没屠过城的都是大明好官军了,这点就是黄得功也不能免俗。
  他手底下的士兵和此时的大部分明军都是一样老者的就地取材来养活手底下的好汉们,平时勒索个大户,偶尔在按个通匪的名声抄抄家,几万两银子便自动到账,也够大军吃喝一阵子了。
  要比亲自上阵跟土匪们斗智斗勇要强,
  “眨眼不见,你小子倒是成了富家小子了。”黄得功对杨衍笑骂道。
  对此杨衍笑了笑,诚实的道:“还全靠大帅全力支持才有火器营的今天,全营永远也不敢忘记黄帅的恩情。”
  黄得功大笑扶须发,这年头谁说的话都只能听个一半就足够,剩下的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